【政策申報】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成都12條支持做法獲推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成都12條支持做法獲推廣! 2021年10月11日,大陸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推廣地方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典型做法的通知》,推廣來自青島、成都、常州、溫州、台州、泉州、佛山、江陰等8個地方共72條典型做法供各地區學習借鑒,其中成都占12條。
完善對民營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政策服務 (一) 打造企業登記電子檔案網上查詢系統 成都建設全市企業登記電子檔案網上查詢系統,該系統應用創新的防偽技術和二維碼驗證,對接政府統一身份認證平台登錄,自動按照不同許可權為公眾、企業、司法和政府部門提供免費查詢、匯出和列印企業登記全生命週期電子檔案。系統運行以來,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式,讓“資訊多跑路”,推進企業登記檔案資訊政務服務便利化,已為各類用戶線上免費提供800餘萬頁企業電子檔案查詢服務,75%以上用於開展企業間合作、投融資、上市、貸款等經濟活動,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 推動政策兌現,由企業申報到政策主動找企業 成都建設“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業”智慧服務平台,平台融合產業扶持體系、惠企政策體系、政務服務體系和監督評價體系,實現惠企政策的集中匯聚、精準查詢、主動推送、高效兌現,推動政策服務從“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的轉變。前期已梳理匯集企業基本資料250萬餘條,發佈各類政策800餘條。同時依託平台,加快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機制建設,通過政府部門資料共用、建立免申事項清單,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予申報、直接享受政策。
(三) 創新實施民營企業住房公積金差異化繳存比例 成都創新制定差異化繳存比例政策,配套相應的操作規程,明確民營企業可根據企業人才戰略和自身經營情況,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或全體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在5%至12%的區間範圍內,自主確定各類職工差異化的住房公積金單位配繳比例。
截至2021年6月底,共計189戶民營企業申請辦理差異化繳存,累計幫助企業降本減負約1180萬元人民幣。對生產經營困難的民營企業,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討論通過(未建立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的,經全體職工2/3以上同意),可申請降低繳存比例或緩繳住房公積金,不再要求單位前兩個年度連續虧損或經依法批准緩繳社會保險費。調整業務審批主體,由成都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審批調整為成都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審批,審批時間不超過7個工作日。不再要求單位提供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單位上兩年度財務報表,或有關部門批准緩繳社會保險費證明,以及單位社保繳存證明。
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四) 創新中小企業政府採購信用融資(蓉易貸) 成都支持中小企業僅憑政府採購合同,即可向合作銀行申請無抵押、無擔保、低利息的信用融資。引導合作銀行降低融資利率、放大授信額度、簡化審批流程,開通網上“融資超市”,實現中小企業政府採購合同信用融資“線上+線下”雙管道。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共向503家(次)中小微企業授信17.24億元,投放“蓉采貸”10.06億元,貸款利率在3.92%—5.66%之間。截至8月底,“蓉易貸”已向526家(次)中小企業授信17.93億元,實際投放10.49億元,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五) 創新科技型民營企業金融服務 為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創新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支援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的發展,成都形成了“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上市融資”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實施科技金融資助政策,建立“財政科技經費+社會資本”協同支援機制,對科技型企業在創新創業活動中為獲取社會金融資源支持而給予的經費補助,實現財政金融聯動,降低融資成本。
(六) 建設數位金融服務平台 成都建設交子金融“5+2”平台,推廣“壯大貸”“科創貸”等政府性金融產品,整合政府、銀行、擔保、保險、股權投資、融資租賃等金融資源,完善一站式金融服務體系,提升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性、可得性、普惠性。2021年以來,交子金融“5+2”平台已為超過4000家中小企業提供融資73.57億元,累計為全市十萬餘家企業提供約1700億元投融資服務。
改善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
(七) 制定並完善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執法辦案制度 成都推廣建立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經濟犯罪案件受立案“綠色通道”,執行首接負責制度、三個當場制度、立案期限制度、資訊公開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切實落實《四川省公安機關受案立案監督五項規定》。制定出台《成都市公安局防止違規插手、干預民事和經濟糾紛工作意見的通知》,堅決防止違規插手、干預民事和經濟糾紛問題。進一步規範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案件辦理流程,對實繳出資在500萬元以上的涉案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及查封涉案土地和房屋估值在5000萬元以上等情形,需報市級公安機關法制部門審核並分管局領導審批同意。
(八) 開展民營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清理化解專項行動 成都制定《成都市清理民營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從基本原則、清理範圍、責任分工、工作安排、工作要求等方面進行了部署,按照尊重歷史、依法依規、責權明確和穩妥有序的原則,全面開展民營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清理化解工作。自2019年以來,全成都市清理化解民營企業產權證辦理、企業糾紛、拖欠帳款、政府承諾事項兌現等800多個問題。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九) 探索以清單方式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成都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政商交往行為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實施意見》,明確政商交往8條負面清單、10條正面清單,對公職人員參加民營企業和行業協會舉辦的洽談交流會、陪同接待等活動,作出支持性的規定,旗幟鮮明鼓勵領導幹部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為企業服務。強化紀檢監察機關示範帶動,建立紀企聯動機制,深入開展“聯企清風行動”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既邀請民營企業家到紀檢監察機關座談交流,又深入企業、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走訪調研,認真聽取企業和基層訴求反映,推動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十) 設立民營企業維權平台 成都設立市委書記信箱、市長信箱以及12345熱線多元化網路理政受理平台,打造網路理政移動用戶端企業版;建立常態化溝通政企服務機制,凡企業訴求,第一時間呈批市領導,推動企業訴求及時有效解決;設立企業訴求分析專版,對每月收到的企業訴求情況、訴求涉及區域、主要問題類型等方面進行大資料分析,為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十一) 暢通政府與企業家的常態化溝通機制 成都舉辦“政事茶敘——區(市)縣長對話中小微企業”線下活動,聚焦成都中小微企業發展,著力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協助,透過邀請各區(市)縣負責人掛帥,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孵化器共同參與,與中小微企業負責人們面對面深入交流,切實幫助解決企業復工複產、發展壯大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政事茶敘活動為城市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高效解決問題的平台,進一步改善了營商環境,助力成都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加強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組織保障
(十二) 創新民營企業“黨建+經營管理”培訓模式 2016年成立成都非公企業學院,是全大陸首家開展非公企業“黨建+經營管理”培訓與研究的新型學院,致力於培育民營企業家成長,提升企業家和員工的創新思維能力、管理技術水準,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