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文創藝術之都,WHY? 從地鐵站就看得出來!人們多說,天府成都是宜居宜業、充滿美食、觀光、時尚、又富有文義氣息的城市,為何如此說? 從成都市今年底最新將完工開通的地鐵站就看得出端倪~今年年底前成都市將新開通“5條地鐵線路”,包含地鐵6號線、8號線、9號線、17號線、18號線,每條路線都特別設有多個重點藝術車站! 6號線最長線路藝術車站最多(通行郫都區各大街口) 6號線根據站點周邊文化定位全線站點,共設兩個層級,其中一般藝術站45座(不含西博城站和西北橋站),重點藝術站9座,其中6號線二期路線為郫都區內路線,將通行郫都區內各大街區及知名景點,如西南交大、望叢祠等。 重點藝術站9座—— 望叢祠站:以“望叢二帝”為主題,通過深色的天花格柵和不同層次的綠色片狀金屬板以表達自然形態中“水與田”的元素。 金府站:以“青春活力”主題,通過優美的曲線造型和流光溢彩的色帶,表達歡快和動感的遊樂氣氛。 西南交大站:以“天塹變通途”為主題,提煉了西南交大象徵性的橋樑、隧道、大門的拱形元素作為空間構成的基礎要素。 建設北路站:以“時光穿梭”為主題,營造科技、未來的空間氣質。 牛王廟站:以“市井牛王廟”為主題,從老的歷史街區場景中提取元素,讓人們感受成都老街巷的獨特魅力。 三官堂站:以“成都工業文明”為主題,提取自四川機械總局舊址建築的元素,展示出“工業、高大,張力、厚重”的歷史感。 金融城東站:以“科技金融創新”為主題,賦予金融城東站時尚、科技的空間特徵。 天府商務區站:以“科技創新·AI智慧”為主題,塑造出形式統一併富有變化的多維空間。 秦皇寺站:以“科技創新·互聯共用”為主題,將抽象的“互聯網”、具象的“川西竹編”兩種元素融合表現。 8號線音樂元素+學院風 8號線一期所經區域覆蓋眾多教育、音樂及文創產業,故將“音樂地鐵,國際文創”作為本線路設計主題。 5座重點藝術站—— 川大江安校區站:以“風華正茂”為主題,將展開的“書本”作為空間延展的主體裝飾構造。 芳草街站:以“玉林百態”為主題,提取玉林片區街景風貌的特點,將空間營造出樹影婆娑的質感。 川大望江校區站:以“人文百年”為主題,從校區建築群落中尋找歷史印記,對空間形式、質感、色彩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表達。 東郊記憶站:以“工業新音”為設計主題,空間運用充滿力量感的“工業化”形象色彩、肌理進行打造。 理工大學站:以“蜀地絕響”為設計主題,將理工大學地質、能源等教育科研領域的特色作為創作出發點予以表現。
9號線滿滿的自然風 9號線一期工程將城市的優雅之美和古典之美以空間一體化的設計手法進行打造,以蜀川勝概圖為底圖,用蜀錦蜀繡的編織紋路演繹,描繪成都山、水、田、林、城構築的公園城市,尋找成都的繁華與秀麗,領略這座城市獨有的風姿,感悟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天府文化。 4座重點藝術站—— 孵化園站: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用“折線”三維元素將空間、燈具、綜合末端一體化打造,創造具有科技未來感,同時又契合“創業天府”文化定位的藝術空間。 錦城大道站:以“錦繡蓉城”為主題,提取市花“芙蓉”元素,將成都的生態文化融入站點設計。 簇橋站:設計靈感來自傳統的“養蠶繅絲”場景,將“蠶繭”“蠶簇”和“生絲”的故事線融入車站空間之中。 機投橋站:展現“織錦文化”主題,以織錦垂掛的自然形態為造型元素,搭配織錦的華麗色彩,模擬蜀錦織造基地織布垂掛的場景。 17號線如水如絲的精緻範兒 17號線一期工程以“水潤天府,生態成都”和“浮光掠影,記憶成都”為設計理念。在生態線路段中提取自然的秀麗形態與歷史的文昌古韻,表達天府之都在水文化孕育下的生態與健康,通過河流的形式變化與自然形態的提取元素貫穿整條線路。 2座重點藝術站—— 鳳溪河站:以水為引,以生態為線,利用站內層高的優勢,打造出一個視野寬廣的空間。天花以流動的水為元素,從天花衍生到柱面,使頂面與立面貫通,如大河之水順流而下。鳳溪河站藝術品展現了逾三千年的古蜀國歷史悠久。 機投橋站:以“花樓織錦”作為設計理念,將傳統蜀錦織布機和傳統建築作為空間的創作起點,天花流暢的線條結合人字坡傳統形態,彷彿布匹織錦的韻律貫穿整體空間,並在空間局部延展至牆面,承載此站點的文化主題,合力發揚傳統工藝的工匠魅力,延續歷史空間記憶。 18號線航空器造型非常亮眼 福田高架站外立面整體以前衛的航空器造型,輔以極具速度感的條窗呈現一幅翱翔騰飛的姿態,預示著空港新區繁榮發展的美好願景。 車站內部全段以機艙為設計主題,經由機艙視窗的造型,延伸出透過視窗看天府的設計概念。
|